为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升学校教师科研水平,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吉林省畜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于3月25日上午在行政楼6层会议室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由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超主持。长春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戚欣、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铁军及相关学院、科研单位的部分专家、教师参会。

戚欣院长在开场致辞中提到,乡村振兴研究院本学期将继续定期组织学术沙龙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动学校在科研方面的先行先试,营造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戚欣院长提出:推动畜牧业生态养殖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全面实施生态养殖,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畜牧业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约束、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进而推动畜牧业向高质量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对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期学术沙龙活动围绕“吉林省畜牧业生态养殖发展”,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给出的明确指示,聚焦于吉林省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们积极交流发言。

沙龙活动过程中,各位专家、教师互动频繁,讨论热烈,通过翔实的数据充分展示了我省近年来在畜牧业生态养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全省每年畜禽粪肥还田在4000万吨以上,可还田面积约3500万亩。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为我省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9.3%,吉林省是全国仅有两个免疫无口蹄疫区省份之一,并已安全运行7整年,连续6年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为我省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探讨我省生态养殖的现存问题时,参会教师提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难;中小户仍是养殖业主体,养殖标准化程度偏低;市场机制不健全,生态养殖产品出口不畅;动物卫生与畜产品安全风险多,防范压力增大;技术与政策资金短缺,对生态养殖支持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畜牧行业依法治理不充分等。
通过交流讨论,与会专家结合我省生态养殖存在的问题,指出我省有丰富的饲料饲草、土地、冷凉气候和牧业科技资源,有畜牧养殖体量、生态养殖、良种、交易、屠宰加工、品牌市场等基础优势,常规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具备把生态养殖业做大做强的条件和基础优势,也一定会把生态养殖业发展的更好。
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超对本次学术沙龙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各位与会专家以详实的数据为支撑,深刻剖析了我省在畜牧业生态养殖方面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挑战,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参考视角。大家通过交流,不仅展示了我省在推动生态养殖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也直面了当前存在的困境与不足,同时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方向,激励大家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更加聚焦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共同为推动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长科力量。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沙龙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吉林省畜牧业生态养殖发展状况的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